日前,作为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江西旅商学院)出炉了中期建设绩效报告:以“智”提质、以“评”培优、以“技”增值、以“新”赋能,举全校之力,稳步推进“双高”建设,将学校打造成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为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江西唯一旅游类高职院校”,这是2002年以来江西旅商学院独有的特色标签。多年来,该校主动落实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策应推动“旅游+”、唱响“江西风景独好”品牌的旅游强省战略,扛起职教改革大旗,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本科倡导“双一流”之时,高职倡导“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目的是打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职学校。2018年12月,江西旅商学院被正式立项为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围绕“建设成理念先进、管理精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现代高职院校”,学校出台了《十大重点任务落地方案》,全面、扎实、有序地开展“双高”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产教融合,紧跟产业发展构建专业“新格局”
6月9日,江西赣江新区创新创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江西旅商学院举行,赣江新区3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会。江西旅商学院当选首届轮值理事长单位,密切了学校与赣江新区企业、省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双高”建设的核心任务。江西旅商学院围绕产教融合这一核心问题,在办学体制、招生制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职教集团+校企联盟+产业学院”,三位一体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产教融合处,明确了工作职能。建立了涵盖188家优质企业的校企合作信息库,组织“企业家大讲堂”,邀请专家、优秀毕业生做客开讲。探索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搭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平台;围绕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总要求,依托学校牵头组建的江西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和江西供销职业教育集团,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牵引,与上海博世汽车教育集团、赛时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文博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博世汽修学院、赛时国际物流和文博旅游养生学院的共建,探索推进学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以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为目标,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生产车间与实训室对接的要求,积极推行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力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还以江西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方向,紧密围绕江西省旅游强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苏区振兴、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以优势特色对接的行业企业技术更新迭代为指引,修订了《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新增了跨境电子商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互联网金融等4个专业,大力加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及商务英语等5个江西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布局。
特色赋能,校企合作开辟人才培养“新路径”
江西旅商学院在特色办学、师资队伍、优势资源三个方面不断着力,实现特色办学赢得发展地位,师资队伍成就专业领先,优势资源打造行业典范。优质学校的品牌形象更加凸显,终站在江西职业院校第一梯队。
近年来,学校以酒店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和商务英语5个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校企共建现代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六大重点建设任务开展专业建设,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改革,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企业员工培训,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完成国家级标志性成果30项、省级标志性成果77项。
近两年来,学校新建成教学资源库结构化课程6门、专业教学资源库获批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教育部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江西省技能集训基地3个、江西省幸福产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4个。
学校还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共享,创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2019年6月,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AAA 级旅游景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汽车旅游服务与维修保养生产性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名单;2019年12月,徐孙君餐厅服务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2月,餐厅服务、酒店接待、货运代理等3个实训基地获批江西省幸福产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2020年5月再次获批江西省技能集训基地;会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新余夏布绣技艺大师工作室入选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名单。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从科学规划、师德建设、考核激励、教师发展等方面发力,切实增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名师引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2018年以来,学校引进专任教师95人,专任教师总量达到879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由76%提高至8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由20%提高至25%;取得博士学位及在读博士共计11人;经省教育厅认定的“双师型”教师173人,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由35%提高至48%,其中中高级“双师”占比为36%;新增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新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新增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家库专家9人、省级职业教育专家库专家31人。
近两年来,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参加省级教学竞赛获奖1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11项;教师立项课题99项、结题74项,其中省级课题47项;发表论文356篇,获国家级专利16项;获全国供销行指委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学校以教育资源和校园文化为依托,以旅游教育为主体,确立“赣鄱剪影,游学圣地”主题形象和“一馆、两区、三点、四基地”空间布局,建设集“游、学、培、研、产”于一体,独具江西特色的宜学、宜研、宜游的“旅游+教育”模式的人文景区,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全真型旅游实训基地。2020年2月,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获批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
江西教育旅游示范区成为学校扛起职教发展大旗的一个特色“招牌”。这一实训基地的存在,让学校成为一个旅游综合实训场,使教学与市场、产品、营销、管理紧密结合,不仅在教学内容和育人模式方面给学校带来了更多可能,而且推动学校在专业转型、专业体系建设方面产生了“化学反应”,让旅游专业院校的特色更加凸显。目前,学校以市场急需的研学产品为主体,已开发了五大系列8个研学旅游产品。学校现代化的办学设施、专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教学与实训环境,以及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模式,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多方共赢,扩大“朋友圈”探索服务社会“新模式”
学校在国际交流、社会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三大板块”上聚力,打造优质高职,实现内涵建设最优化,为推进“双高”建设项目夯实基础。
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迄今为止,已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十余所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拥有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合作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学历提升项目、交换生项目、境外实习项目,还有带薪社会实践项目、师资博士联合培养、学生游学深造、设立海外学堂、泰国来华留学等。同时,引进外国文教专家6名,承担各二级学院英语、日语、韩语相关专业的口语教学工作,并积极接洽相关国际组织,在教师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开展合作;学校还积极申报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工业物联网技术中心”项目。2019年9月,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学校获得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资格。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关招生政策,并筹建留学生宿舍,今年拟计划招收来华留学生21人。
按照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标准,学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成效。同时,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升,科研成果日渐丰硕;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自身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资源,积极做好教育扶贫和援疆扶贫。学校充分发挥获批的农村电子商务师资培训基地、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基地等资质条件,依靠专业师资队伍,开展供销合作社电商扶贫专题培训,为行业企业人员的技能提升及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此外,学校还结合大学生需求,整合资源开展SYB创业培训,大力推动学生创业就业。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1月以来,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鉴定工种从2个增加到6个,考评员从14人增加到29人,完成包括保育员、育婴员、汽车维修工、钳工、茶艺师、美容师等职业技能培训。
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实施“五个一”校园文化工程,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师生文明素质,深入推进学风、教风、校风建设。树立先进典型、学习优秀模范、发挥榜样力量、积极参与各类省赛、完善师生评价体系、开展“第二课堂”、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建文明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校营造了一个学习氛围浓厚、实践技能校园文化特色显著的旅商校园。
2018年,随着全省首个国家级非遗和职业院校的深入性产学研合作的落地生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项目应运而生。学校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传承人张小红大师合作共建的夏布绣大师工作室,是全省首个国家级非遗和职业院校深入性产学研合作。